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3月5日在北京开幕。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师生热切关注全国两会的召开,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介主动了解“两会”动态,热议《政府工作报告》。大家一致表示,对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果倍感振奋,对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期待,将以强烈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奋力打造支撑“支点建设”的职教样板、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武职答卷!
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宋霞:《政府工作报告》显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斐然,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落地,为建筑行业注入动力,给建筑学院学生带来丰富的实践契机;扩大内需与新型城镇化等战略,为建筑行业和我院人才培养指明方向。我们将紧跟国家步伐,深化产教融合,与企业合作搭建平台,让学生了解前沿知识,筑牢职业根基。同时,在绿色建筑、智能建造加大教学投入,优化课程,传授前沿技术,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院长蒋永业:今年全国“两会”对职业教育和旅游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我们要以“两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为旅游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将积极响应国家要求,拓展产教融合广度深度,在职业教育“五金”建设方面谋实招,出新招,为行业企业提供更多人才,为家庭和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时尚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曹晓斌:我深刻体会到“两会”是汇聚共识、规划未来的关键节点。回顾202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硕果累累,尤其在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让我们备受鼓舞。展望2025年,我们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满怀期待,特别是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目标,让我们深感作为高校工作者的责任重大。在新时代征程上,我们将以“两会”精神为引领,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教育智慧和力量。
生物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肖伟: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每到毕业季,看着学生们即将踏入社会,我内心满是牵挂与压力,总在思考如何为他们铺就一条顺畅的就业之路。李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方向。报告中明确 2025 年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 5.5%左右,全国就业人数不低于 1200 万,这一目标的设定,彰显了政府对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与有力担当,让我对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充满信心。我将以饱满的热情,会同学院全体学工人员,统一思想,提高站位,积极行动,力争实现2025年毕业生就业目标。
继续教育与培训处副处长计四勇:“两会”精神不仅是国家未来一年的“风向标”,更是我们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南针”。职业培训未来发展方向,要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主动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优化课程体系、创新培训模式,推动非学历教育培训与学历教育协同发展,深化继续教育综合改革,拓宽社会服务渠道,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党委组织部组织工作室主任彭凌丽: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我深切领悟到党和国家将大国工匠培养已提升到了民族复兴战略高度的决心。教育工作者应当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秉持“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全方位厚植校园育人土壤。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培育更多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的新时代工匠。
湖北师德先进个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吴树堂:看完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三个深刻感受。一是让人充满信心,2024年在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各项任务圆满完成,2025年的目标积极务实,让人干劲十足又非常踏实;二是令人特别暖心,报告中提到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将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民生,必将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是催人努力奋进,报告中提出的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都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作为教师要恪尽职守,担当作为。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主任贾薇:作为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教育者,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深入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迅速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积极开展“行走的思政课”,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将党中央的声音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责任担当意识、开拓创新精神、劳模工匠品格,为建设高水平职教本科学校一流马克思主义学院而砥砺奋斗。
智能制造学院专任教师王龙: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作为青年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尤其要在职业教育领域强化产教融合,精准对接智能制造行业需求,培养兼具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培育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中国智造迈向新高度。
人工智能学院(信创产业学院)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负责人梁莎:全国“两会”描绘了教育数智化宏伟蓝图,2025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即将在武汉召开,真的是令人鼓舞。作为职业教育的亲历者,我深切感受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澎湃浪潮:从“一支粉笔绘春秋”的坚守,到年轻学子运用AIGC重构知识生产的创造力迸发,教育正在完成从“工具革新”到“模式跃迁”的深刻变革。在这场代际接力中,我们要以“人工智能+”重塑教学形态,用云端协作打破教育边界,着力培养能用代码书写温度、用创新回应时代的筑梦者。
时尚与传媒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蔡勤:作为一名高职教师,我密切关注着“两会”中关于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议题。党和政府多次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这让我们奋战在职教战线的教职工深感振奋与鼓舞。我期待职业教育能获得更多政策支持,以此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资水平;期待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能够消除,让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让学生凭借一技之长获得尊重与认可;期待校企合作更加深入,让企业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为产业升级助力。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将坚守岗位,为职业教育发展贡献力量,助力学生实现人生价值。
信息化(网络安全)办公室信息系统管理员冯巍:《政府工作报告》擘画的教育发展蓝图,既是沉甸甸的责任,更是催人奋进的号角。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成为改革政策的解读者,更要当好教育创新的实践者。在推进课堂革命、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个性化培养模式等具体实践中,把政策语言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实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高质量教育体系中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正是我们这代教育人的使命担当。
后勤保障处水电工姚国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民生保障工作的内容,让我感触颇深。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而学校就是我们的“责任田”。师生用水用电安全,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我将持续钻研水电维修技术,保障校园水电设施稳定运行,为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筑牢基础。同时,我会积极投身校园节能改造工作,提出节能降耗的建议,助力学校打造绿色校园。我愿在平凡岗位扎根,为后勤保障工作更上一层楼贡献力量,以点滴行动为建设教育强国添砖加瓦。
校学生会执行主席王欣怡:全国“两会”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与我们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征程中,我们青年学生肩负着重要使命。作为学生会主席,同时也是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班的一员,我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扎实的行动,勇担时代使命,奋进青春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审核:喻长春 责任编辑:娄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