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形势与政策”课程集体备课会

发布时间:2024-12-13来源:{来源}浏览次数:10

通讯员 侯世卫  摄影 石艳丽)为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确保《形势与政策》课程紧跟时代步伐,增强育人实效,2024121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于凌曦楼A4008会议室召开《形势与政策》课程集体备课会。会议由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孙珊珊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教务处王海燕老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公选课主教师岑雨晨参加了集体备课会。

会上,主备课人王瑾老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专题,分享了自身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案,阐述了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掌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本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式方法,为参会教师提供了有益参考。王瑾表示,要擅于运用视频教学、案例探讨等教学方法,建立学生与教学知识点的情感链接;要通过任务驱动,借助“少数民族同学讲述家乡变化”“我在阿勒泰当导游”等一系列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掌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要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意识,将自身专业实际与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结合起来,思考实践路径。她特别指出,该专题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使命感责任感,将个人梦想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与会教师围绕教学专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朱妮老师表示,主备课人的教学设计内容丰富、思路开阔,有效适应了教学形势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她也提出可以借助校园文化艺术节、特色民俗活动等形式开设实践课堂。赵晶老师提出,教学中要注重开展时事热点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意义,讲清楚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岑雨晨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提出要站在中华民族历史观的视角开展教学,结合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发展史和繁荣史,讲清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条件,从而将教材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质量。

会议期间,教务处王海燕老师传达了上级、学校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开设的通知要求,通报了学校开设改课程的基本情况。她表示,与会教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教学探讨,思路清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为学校公选课的开设提供了有益参考,希望教师们借此提升课堂品质、进一步增强课程吸引力。

最后,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孙珊珊总结讲话。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是思政课教学的正确价值导向和重要的教学资源,《形势与政策》课程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背后的历史渊源,不断丰富教学素材,加强课程交流合作,打造思政精品课程。

                                                 审核:黄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