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教学痛点难点 共学共研思政“金课”

发布时间:2024-12-02来源:{来源}浏览次数:10

(通讯员 曾霞)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但讲道理不能是干巴巴的……”11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了一场直面思政课教学痛难点,以及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创新的集体备课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陈晓主持会议。

主备课人潘黔玲以新征程新形势下思政课建设面临的新任务为指引,从知识逻辑、教学逻辑、学习逻辑方面分析了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内容之困、形式之困和效果之困三大难点以及思政课“不新”“不亲”“不活”的三大痛点,提出应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科学研究、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而后,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十六章第三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例分享了教学改革实践的思路,通过“六一递进”(围绕一个主题——设计一些议题——对应一组活动——展开一段分析和推理——运用一种方法——出品一套成果)教学策略,向大家展示了一堂完整、高效、有深度的思政课堂,让大家深切感受到学生主体意识如何被唤醒,学生真实有效学习行为是如何发生的。

教学团队成员杨国荣进行了补充,她表示团队成员在每一次课前都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学内容的解构、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资料的搜集等都力求精细化,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她认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是一场“勇敢之旅”, 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接着,在场的专兼职教师进行了互动和研讨。李洁围绕“六一递进”教学策略向主备课人请教了课堂实施的具体细节,她表明该策略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邹凤梅表示主备课人的教学思路呈现出“三高”特点——定位高、设计高、效果高,让人受益匪浅。青年教师胡锐表示,主备课人的教学思路切实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并表明思政课并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作为青年教师要敢于面对挑战,尝试新方法,努力打造优质课堂。兼职教师万涵宇表示,听了主备课人的讲授,深受启发,教学团队课前、课中、课后的闭环式教学设计,沉浸式课堂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听和学的兴趣,为思政课教学痛点开出了“良方”。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张晓莲作总结发言,她表示,此次集体备课会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充分准备,主备课人的内容干货满满,既有理论高度,也有实践深度,值得大家学习借鉴。她强调,集体备课会就是要通过互学互研的方式,达到共学共进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推动集体备课会常态化,以推动学院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审核:黄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