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中国”第二讲:传统与创新—汉绣的美好时光

发布时间:2018-12-16来源:{来源}浏览次数:2136

(通讯员 王瑾) 1213日下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表演厅座无虚席,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主办的“匠心中国”系列活动第二讲暨“锦绣论坛”特期——“传承与创新:汉绣的美好时光”活动在这里举行。

活动邀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传承人、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获得者、湖北省首届“荆楚工匠”荣誉获得者黄春萍作为主讲嘉宾,同时邀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邹凤梅、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副教授孔莉作为分享嘉宾,带领现场师生们学习了汉绣知识、重温了工匠精神;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模特队现场穿上黄春萍带来的汉绣服装,她们轻舞丝巾、慢摇宫扇,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


黄春萍介绍道,汉绣源于楚绣,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清代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及特点,以平金夹绣为主,分层破色、层次分明、对比度强;画面充实饱满,有富丽堂皇的热闹气氛;以吉祥图案为主,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黄春萍现场展示了自己创作的《屹立的国旗》《铁血肇端》《焦裕禄》《飞天》等汉绣作品,其手法之精巧、寓意之深刻,让现场观众啧啧称奇。

除了注重传统技艺的传承,黄春萍还特别注重汉绣的创新发展,她免费向残疾人传授汉绣艺术,让传统的汉绣与社会公益事业结合起来,焕发新的生命力。自2010年以来,黄春萍面向全省残疾人免费授徒600多人,这些人有听力残疾、肢体残疾、智障残疾、精神残疾等几大类身体健康问题,黄春萍传授他们技能并提供创业、就业、销售平台,让残疾人在自给自足的同时获得尊严,并以这种方式传承汉绣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克思主义学院邹凤梅老师和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孔莉老师邹凤梅和孔莉老师结合本次讲座内容,分享了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邹凤梅说,传统汉绣,一针一线织就,其中蕴含的坚持与毅力、耐心与细心、精益求精的态度,就是新时代“匠心”的内涵;无论是马王堆穿越千年依然惊艳的素纱禅衣,还是越来越为世人瞩目的中国制造,无不体现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品质和积淀的象征,而非单纯追求速度和效率。孔莉从服装行业发展和职业教育角度,肯定了工匠精神在这个时代的作用,她说只有当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融入生产、设计、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够实现质的飞跃,中国才能赢得未来。孔莉还以刚刚指导过的、获得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全国前五强的学生王昭君为例,勉励现场同学要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活动还设立了网络互动环节,同学们纷纷通过网络留言,表示通过这场讲座,不仅学到了汉绣的历史、树立了文化自信,更懂得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内涵及新时代传承工匠精神的重要性。